医伴旅 阅读指数:82 发布时间:2024-09-11 15:59:27
脐带血含有丰富的干细胞,具有高再生潜力、较低的免疫排斥率,并且其DNA突变相对较少。因此,脐带血不仅在基础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,在临床应用中也成为宝贵的诱导性多能干细胞(iPSC)来源。自1998年首例脐带血移植手术成功以来,全球已累计进行了超过35,000例移植,脐带血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再生医学和细胞疗法中,目前,临床试验正在探索脐带血干细胞治疗脑瘫、自闭症、糖尿病等神经系统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潜力。作为再生医学的重要原材料,脐带血的重要性与日俱增。
2006年,山中伸弥博士首次成功将成体细胞重编程为多能干细胞,创造了诱导性多能干细胞(iPSC)。这一突破性发现于2012年荣获诺贝尔奖,标志着再生医学的新时代开启。iPSC具有胚胎干细胞的特性,能够分化为人体内的所有细胞类型,成为治疗各种疾病的潜在来源。
脐带血中的干细胞非常适合作为iPSC的起始材料,因为它们在免疫学上相对纯净,且经过正确的采集和储存,可以在不同的临床适应症中被批准使用。这种结合使得脐带血成为iPSC储存和分发的理想选择。
脐带血的采集只能在出生时进行,储存脐带血却能够为未来的健康保障提供多种可能。全球各地已建立了公立和私立脐带血库,公立细胞库储存了约80万人的脐带血,而私立细胞库则储存了超过500万人的脐带血。
脐带血库为未来的iPSC治疗提供了重要基础。科学家们设想,通过建立脐带血库,细胞可以在未来广泛应用于不同个体的细胞治疗中。尤其是当iPSC技术和免疫抑制技术不断进步时,脐带血干细胞将成为为众多患者提供个性化治疗的重要来源。
科学家们提出了三种基于iPSC的细胞治疗模式:
通过批量制造和冷冻保存iPSC,可用于治疗数十万人。虽然患者需要采取免疫抑制措施来防止排斥,但大规模制造的细胞成本相对较低,能够有效降低治疗费用。
通过制造“超级供体”iPS细胞系,这些细胞能够适用于多个个体,类似于储存O型阴性血液。科学家预计,只需200株超级供体细胞系即可覆盖大部分个体的治疗需求。
类似于现有的家庭脐带血库运作方式,个体可以存储自己的脐带血,并在需要时从中生成iPSC进行个性化治疗。通过这种方式,患者可以拥有完全匹配的细胞,避免排斥风险。
脐带血库能够将脐带血转化为iPSC,极大拓宽了细胞治疗的应用范围。采集和储存的脐带血不仅可以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,还可以成为生成iPSC的原材料,为未来的个性化治疗提供基础。这种双赢的策略为脐带血储存提供了更多附加价值。